从月耗40小时到8小时,天有为如何靠一套存储方案实现数据高效管理!
在汽车电子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,是现代、比亚迪、长安等知名车企的合作伙伴。然而,就是这家技术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,也曾一度被“数据”绊住了脚步。
客户痛点:数据管理成了“拦路虎”
随着智能汽车订单快速增长,天有为车间原采用的设备本地存储方式很快出现瓶颈:
·存储容量严重不足,频繁更换硬盘;
·数据迁移靠人工拆盘,效率低还易丢失;
·文件检索没有统一索引,追溯一批数据得像“翻旧账”;
·缺乏备份机制,硬盘一坏,关键生产数据瞬间“蒸发”。
这些问题不仅拖慢生产节奏,更直接威胁产品质量追溯与技术迭代。
破局之道:一体化海量存储+智能管理
天有为果断引入2台智库高密度存储HD6500,每台配备60块20TB硬盘,总容量超过2PB,一举打破存储瓶颈。
但比容量更值得关注的,是背后的“管理革命”:
高效管理MES系统
·借助热插拔与RAID自动重建,单次维护时间从2小时→15分钟,效率提升87.5%;
·原先每月40小时的人工维护量,直降至8小时,运维成本降低80%。
Snapshot Replication 快照保护
·每日自动快照,保留8天历史版本,数据恢复又快又稳;
·结合远程视频验证,实现“秒级回滚”,再也不怕误操作或硬盘故障。
文件检索与多版本追溯
·智能标签+全局索引,批号、文件名、内容皆可快速检索;
·生产与技术部门可随时查阅历史版本,对比追溯变得轻松易懂。
架构升级:从离散到集中,从手工到自动
整个系统通过DiskStation Manager(DSM)统一调度,覆盖MES服务器、生产线设备、员工电脑与移动终端,实现全链路数据集中管控与自动化服务支持。
成果一句话:
“以前是人追着数据跑,现在是数据等人来调。”
天有为通过本次升级,不仅解决了存储痛点,更是构建起一套高可靠、可追溯、易维护的数据基础设施,为后续智能制造与数字工厂升级打下坚实基础。
案例启示:
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空谈概念,而是像天有为这样,从数据底层架构入手,通过可靠、智能、易扩展的存储方案,真正实现降本、增效、保安全。
如果你也在面临数据管理难题,或许这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方案。